安装更简单 这款智能灯泡还拥有家庭安防功能安防插座灯泡
(以下资料由本人/推荐人提供)
【相关领域】科学探险、生态保护、新媒体传播
【出生年份】1974年
【全网粉丝】50万
【旅行方式】徒步
【旅行经历】
2000年—2007年,几乎走遍了整个西北,包括新疆吉木萨尔、青海果洛、甘肃泰安、陕西城固、宁夏西吉等等,创作完成《大西北文化苦旅》(2011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)。
2007年-2010年,走遍到巴彦淖尔乌拉特前、后、中旗和五原、临河、杭锦后旗等旗市,抒写完成了《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》(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6年)。
2010年至2018年,走遍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,包括前往新疆塔县、云南迪庆、西藏墨脱等,独立创作完成《丝绸之路中国故事》。共9卷350万字,分别是:《通往西藏的路上》《不一样的新疆》《小白杨戍守的边疆》《北方北方》《加长加宽版河西走廊》《那些落在丝路上的名字》《从三星堆到大地湾》《神秘的三角地带》《宁静的华夏》。
2018年—2020年,深入河西走廊腹地,包括肃北、金塔、天祝等县市,抒写完成了《祁连山的呼吸》(敦煌文艺出版社,2025年)。
2022年至今,几乎走遍了黄河上游地区,包括宁夏固原、内蒙古包头、青海平安等市县,完成《黄河全流域生态文明手记》(七卷,200万字),其中《中国宁夏山水间的家》已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(2025年)。
旅行目标与核心活动
1.对接国家战略“一带一路”的文化呼应:通过挖掘丝路民间交流史,为“政策沟通、民心相通”提供历史参照;地方文旅赋能:如《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》已被内蒙古文旅部门用作“河套文化”推广文本。
2.大众阅读价值知识普惠:以通俗语言解构复杂历史,如用“加长加宽版河西走廊”类比文化带宽,降低理解门槛;身份认同构建:帮助西北、边疆读者重新认知本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坐标。
3.关注生态保护,尤其是祁连山的生态环境:祁连山构筑着中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防线,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的意义举足轻重并且不可替代,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,被誉为河西走廊“生命线”和“母亲山”。路生在呼吁保护的同时,还参与了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,是祁连山乃至大西北生态向好的记录者、见证者。
【获得成果】
路生早年从事文学创作,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,代表作为羊性系列长篇小说三部曲《怀念羊》《土匪羊》《甲骨羊》。2000年,开始关注并研究文化人类学及旅行创作,主攻西部人文地理,著有《记者眼里的中国西部》《大西北文化苦旅》《到巴彦淖尔来看中国》等二十余部。
《祁连山的呼吸》入选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。
《丝绸之路中国故事》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。